二期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签约在即,有望在2022年6月前建设投产。
而就在此前一天,晶科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董事会已批准一项战略计划,通过其主要运营子公司江西晶科太阳能有限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5月18日,金博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金博股份的主要产品是光伏和半导体领域晶硅制造热场系统系列产品。期间也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浙江昱辉、苏州CTS、江苏林洋、常州天合光能、保定英利、江苏浚鑫等众多上市光伏企业。上市能够扩张产能还债需要钱。8月28日,中信博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交易,成为光伏支架第一家,光伏领域第5家成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众所周知,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原则上光伏补贴的最后一年。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每年登陆A股的光伏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年也只有7家。8月24日上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首批18家企业集中亮相,金刚线企业美畅股份在列,这也是光伏领域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组串式逆变器为例,2010年SMA推出的SunnyTripower 17000TL额定功率17KW,这几乎已经是当时最前沿的产品;但到了2020年,中国领先的逆变器企业已经推出了多个型号的大功率组串型产品,完全适用于大型光伏电站,在智能化、过载率和直流输入等方面实现了明显的升级。
近日,由黄河公司投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2.2GW并网,据光伏們了解,该项目全部采用了组串式逆变器。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的逆变器企业内外发力,旗下产品基本都囊括了从3-30KW的户用系列和30-250KW的组串系列。光伏們统计了2020年上半年的电力央企招标,在共计24.3GW的招标中,组串式容量超过了18GW,占总招标容量的74.3%。而且与集中式相比,系统端到端的加持基本持平,上述负责人解释道,综合来看,集中式逆变器的劣势改善的空间更为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开发商业主逐步选择组串式的原因。
而组串式和集中式的价差已经越来越小,接近三分钱每瓦甚至更低,随着组串式的单体容量越来越大,目前很多业主倾向于选择组串式逆变器。但是,上述人士也补充道,随着组件功率越来越高,对逆变器的选型难度随之提升,所以无论是集中式还是组串式,都面临着不断的技术升级,显然逆变器的成本还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所以目前并不能论定那种形式的逆变器一定能在竞争中突出重围。
作为逆变器领域的后起之秀,近年以来组串型逆变器凭借优异的发电性以及与集中式逐步拉近的价格差,开始在大型地面电站市场中跃升主流地位。目前来看,组串型和集中式逆变器的优劣势非常明显,以集中式逆变器为例,平均到每瓦的价格相对便宜,单体转换效率高达98.5%以上,逆变器自身功率损耗低,交流侧布线简单成本低,线损较小。与此同时,此前主推集中式的逆变器厂家,也开始布局组串式逆变器。显然,组串式逆变器正受到业主越来越多的青睐。
黄河水电2.2GW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全部采用组串型逆变器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电气设备,在过去的十年间,经历了多次行业洗牌以及技术革新、成本优化。另一方面,组串型逆变器也正在获得大型光伏电站的业主和开发商更多青睐。从设备选型来看,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某设计院负责人告诉光伏們,光伏电站设计选型需要考虑多方因素,除了地形,光照条件,安装类型,还要考虑业主开发商需求甚至相关融资条款,等等,因此最终落实到组件、逆变器、支架等产品的选型,都是为了使电站整体的发电预期达到最优。
随着系统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发电正进入平价甚至是低价时代,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彭博新能源财经等多家咨询机构均认为,即使没有财政补贴,可再生能源也是当前最便宜的发电来源。某电力设计院新能源部负责人告诉光伏們,目前主流的三种逆变器中,集散式的价格已经超过了组串型,所以目前应用较少。
从今年的招标结果也可以验证这一点。特别是组串型逆变器的优点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发电收益和运维方面。
如上文所述,从集中式与组串式逆变器的价格来看,二者价差正逐步缩小,尤其是近五年,多次逆变器格局变动和531政策以及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等因素给逆变器的价格竞争带来了持续的压力。在这背后,是光伏产品技术的加快迭代与成本的持续下降,其中光伏组件、逆变器企业功不可没。2019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已经突破90亿美元,出货量达到127GW,以伍德麦肯兹的数据为例,全球出货量TOP10依次是华为、阳光电源、SMA、Power Electronics、Fimer、上能电气、SolarEdge、古瑞瓦特、TMEIC、锦浪科技,中国品牌正好占据了半壁江山。2013年,华为携组串型逆变器跨界进入光伏,为光伏逆变器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光伏們对比了2012-2020年的重点招标项目,其中对中标候选人或者中标公示人的逆变器价格进行了对比,可以发现,集中式与组串式逆变器的价差正由2016年的0.17元/瓦逐渐缩小至不足5分钱。而且组串型逆变器相比集中式逆变器,除了多路MPPT优势外,能更精准的识别每个组串故障,精准运维,效率大幅提升。
备注:上述仅为部分规模较大的逆变器招标情况,其中中核汇能按照招标规模最大值进行统计随着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再生能源在供电领域的重要性提高,各国越来越重视完整本土产业供应链,也逐渐从由原来的单一供应链变成多维供应链,不过外媒报道指出,开发商(消费者)与进口商对于提高关税颇有意见,认为会增加成本,且因为美国本土厂商本来就没生产太阳能模块,根本不会受进口影响。
目前双面太阳能在美国的市场占比不到3%,属于利基产品,但由于太阳能成本下滑、双面太阳能应用广效益高,逐渐被重视。针对进口太阳能产品的美国201关税再添变量,对于太阳能开发商来说也都算悲报。
川普认为,不能让双面太阳能板获得关税豁免,不然会降低且限制整体措施的有效性,还同时希望美国贸易代表局(USTR)调查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动作,避免美国利益受严重损害。美国太阳能制造厂商则指出,更高的关税能保障制造商。
其中双面太阳能板是两面都装有太阳能电池的模块,正反两面都可以发电,虽然价位比较高,但发电量比传统单面太阳能板多两到三成,对于空间有限、水面型太阳能,又或是常下雪的地方,有望最大化土地利用与发电效益。历经波折的双面太阳能只不过2019年6月宣布的双面太阳能关税豁免事件并非一集结束,而是持续反复地重演。美国2018年1月开始启动为期4年的201条款,对容量超过2.5GW进口太阳能电池与模块征收30%重税,每年降低5%,预计到2021年将降至15%,并在2022年2月退场。因此川普决定提高明年的税率,也再次提及双面太阳能。
川普指出,随着竞争产品增加,有必要撤销双面太阳能的关税豁免、维持在关税清单内,也得将第4年的关税提高到18%。其中自从2019年6月,美国官方宣布可挠、玻璃纤维、特殊色等太阳能板及双面太阳能电池、模块获得关税豁免后,下半年开始中国进口太阳能比率就慢慢增加,95%的中国制品都在下半年入场。
而最新进度则是,5月28日时CIT裁定,双面太阳能板又获得关税豁免,如此循环。10月时USTR指出豁免关税会增加太阳能进口量,也会跟美国国产品竞争,28日再恢复关税,随后年底时因为Invenergy Renewables等美国太阳能开发商打诉讼,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介入,短暂地再次获得关税豁免后,只可惜好景不长,2020年4月又被USTR取消,5月18日又要被课关税了。
川普指出,从2018年1月征收太阳能关税之后,美国已经开始提高太阳能电池产能,市场占比也有所提升,但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美国总统川普日前签署了一份总统文告,将取消先前对部分太阳能产品的关税豁免,同时也希望提高201条款的税率,将2021年的关税从15%提升到18%
川普指出,从2018年1月征收太阳能关税之后,美国已经开始提高太阳能电池产能,市场占比也有所提升,但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其中自从2019年6月,美国官方宣布可挠、玻璃纤维、特殊色等太阳能板及双面太阳能电池、模块获得关税豁免后,下半年开始中国进口太阳能比率就慢慢增加,95%的中国制品都在下半年入场。美国太阳能制造厂商则指出,更高的关税能保障制造商。美国总统川普日前签署了一份总统文告,将取消先前对部分太阳能产品的关税豁免,同时也希望提高201条款的税率,将2021年的关税从15%提升到18%。
因此川普决定提高明年的税率,也再次提及双面太阳能。美国2018年1月开始启动为期4年的201条款,对容量超过2.5GW进口太阳能电池与模块征收30%重税,每年降低5%,预计到2021年将降至15%,并在2022年2月退场。
历经波折的双面太阳能只不过2019年6月宣布的双面太阳能关税豁免事件并非一集结束,而是持续反复地重演。川普指出,随着竞争产品增加,有必要撤销双面太阳能的关税豁免、维持在关税清单内,也得将第4年的关税提高到18%。
针对进口太阳能产品的美国201关税再添变量,对于太阳能开发商来说也都算悲报。随着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再生能源在供电领域的重要性提高,各国越来越重视完整本土产业供应链,也逐渐从由原来的单一供应链变成多维供应链,不过外媒报道指出,开发商(消费者)与进口商对于提高关税颇有意见,认为会增加成本,且因为美国本土厂商本来就没生产太阳能模块,根本不会受进口影响。